有效增加财产性收入,特别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和规范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离开中国馆之前馆主人请我提字。选择不排队所以不参观是我的权利,但既然被视为「重要」而免了排队之苦,却之不恭。
结果写下「气势磅礡,巧夺天工」。首先,众所周知,排队的时间值钱——在炎夏不用排值很多钱。大而精,反映着二千五百年前中国的金属科技远超番邦数万里。所以原则上,馆主可以不加收费而安排所有五万人没有一个需要排队。过了一天带了两幅十呎高的大条幅给周慧珺老师看,是自己称意的。
中国馆的主人客气,送给我的孙儿孙女礼物各一,同样的。当时灯光太暗,看不清楚,这次灯光加强了一点。2009年,著名的英国经济史家罗伯特·艾伦(Robert C. Allen)出版了《全球视野中的英国工业革命》,对英国工业革命进行了新的解说。
中国这个世界工厂还能维持多久,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野村证券不久前发布的《亚洲经济预警—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采取了相对乐观的立场称:虽然今明两年中国的企业利润率将受到加薪的挤压,但中国生产率在1994-2008年期间的年增速达到20.8%,而同期制造业的工资年涨幅为13.2%,这意味着同期年单位劳动力成本实际上是在下降,生产企业有能力消化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西欧特别是英国的老百姓,则比较成功地捍卫了自己的权利,最终在高工价的道路上演变为先进国家。但是,从长时段看,中国是否有能力消化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则很难预测。
这是典型的中世纪后期的东欧模式。他们不需要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靠压低劳动力成本就能赚得丰厚的利润,并用这些利润到国外购买奢侈品,甚至靠资本投资移民。
这些机器又必须用消耗大量煤炭的蒸汽机来驱动。西方的灾难主要是黑死病这样的瘟疫,消减人口却不摧毁资本和资源;亚洲所经受的则多是洪水等灾难,摧毁了资产却对人口没有太大的抑制作用。亚洲则是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有的是,人力不值钱抑制了技术创新和个人权利的发展。在短期内,如此大规模的制造业基地的迁移,在技术上和成本上都有不可逾越的障碍。
结果,黑死病后,欧洲人均资本持有额反而增高,同时因为人口的锐减形成劳动力短缺、人均资源比较充裕。这就要回顾过去几百年大国兴衰,特别是资本主义演化与发达的轨迹,从历史之大势中寻求对未来的解答。这和中世纪欧洲黑死病后的情形十分相似:劳动力供应的减少造成了人重;人民币的升值提高了中国对原材料的购买力,使中国经济相对走向物轻。制造这些机器的资本投入巨大。
而计划生育政策使出生率被压抑,如今中国正在迈入劳动力供应急剧减少的时代。结果,西方经济自中世纪后,经济发展注重节约相对稀缺的劳动力,并且有资本进行相应的技术开发。
人重物轻是中国的机会和出路我在2006年出版的《中国不能永远为世界打工》一书,就是受到勃伦纳理论的启发。这一历史经验与教训,对当今处在转折关头的中国政府与社会,具有重大的警示意义。
后来美国的崛起,也是如出一辙:工价高、资源丰富便宜,使用机器有利可图。驱赶缺乏政治权利的劳动力进行经济竞争,使中国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来创造内需,出现的一小撮垄断性的巨富阶层。随即中国政府又宣布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升值已经是大势所趋。简单地说,黑死病后劳动力供应锐减,人的价值上升,西欧的农民借此和领主讨价还价,比较成功地捍卫了自己的权利,确定了以低廉、固定、可继承的地租为条件的稳定的租佃权。到了17世纪末,英国虽然人口急升,大量劳动力脱农,但激增的粮产量使粮价平稳,而人们的收入水平则很高,在满足温饱之后对工业产品有强烈的内需,为工业革命造就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集团往往本能地希望利用政治手段,限制甚至剥夺劳动力的权利和自由,以维持低工价。
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以机器代替人力。封建领主以政治高压手段对付劳动力的短缺,以权力把农奴强制束缚在土地上。
这样就有了足够的市场动力来发展新技术。有学者甚至进一步演绎,称西方之所以首先进入现代,亚洲之所以落后,一大原因是双方所经受的灾难不同。
但是,在十年、二十年的时段,随着中国劳动力供应的短缺、价格的升高,以及劳动力供应充足、价格低廉的印度、越南等国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制造业大规模流出中国绝非不可能。作者是美国波士顿萨福克(Suffolk)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进入专题: 罢工潮 。
艾伦所提出的这一历史解析,在西方有着深刻的学术渊源。想当年,东欧的封建领主成功地压制了这种底层的诉求,维持了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使国家和社会陷入几百年的长期衰落。新的机器要想赢利,取决于两个条件:第一,劳动力比较昂贵,从劳动力上节省下来的钱,足可以支付购置机器的费用;第二,驱动机器的能源低廉,抑制了使用机器的成本。同时,新发明的第一代机器非常粗糙,耗能极大。
1987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勃伦纳辩论》一书,此说成为西方经济史的经典。这样,领主就可以把人为压低的劳动力成本作为自己的比较优势,廉价、大规模地生产粮食、从事出口,满足西欧工业化过程中旺盛的粮食需求,并以赚得的利润从先进国家购买奢侈品回来。
农民不仅受惠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且实际的地租随着通货膨胀而降低,成为大赢家,进而出现了大佃户阶层,在市场利润的驱动下不断投资于土地,改良耕种技术,导致了农业革命。我当时指出,中国的政治结构,使普通劳工没有自我组织的政治权利,资本和权力勾结,人为压低了工价,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作为唯一的比较优势,向世界倾倒中国制造,满足了正在从传统工业向高技术产业急剧转型的西方发达国家对廉价制造业产品的旺盛需求。
应该说,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着结构性的挑战我当时指出,中国的政治结构,使普通劳工没有自我组织的政治权利,资本和权力勾结,人为压低了工价,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作为唯一的比较优势,向世界倾倒中国制造,满足了正在从传统工业向高技术产业急剧转型的西方发达国家对廉价制造业产品的旺盛需求。
随即中国政府又宣布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人民币升值已经是大势所趋。在短期内,如此大规模的制造业基地的迁移,在技术上和成本上都有不可逾越的障碍。简单地说,黑死病后劳动力供应锐减,人的价值上升,西欧的农民借此和领主讨价还价,比较成功地捍卫了自己的权利,确定了以低廉、固定、可继承的地租为条件的稳定的租佃权。西方的灾难主要是黑死病这样的瘟疫,消减人口却不摧毁资本和资源;亚洲所经受的则多是洪水等灾难,摧毁了资产却对人口没有太大的抑制作用。
日后随着人口攀升、粮价暴涨,土地大幅度升值,但固定的租额却不能改变。制造这些机器的资本投入巨大。
1987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勃伦纳辩论》一书,此说成为西方经济史的经典。这样,领主就可以把人为压低的劳动力成本作为自己的比较优势,廉价、大规模地生产粮食、从事出口,满足西欧工业化过程中旺盛的粮食需求,并以赚得的利润从先进国家购买奢侈品回来。
农民不仅受惠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且实际的地租随着通货膨胀而降低,成为大赢家,进而出现了大佃户阶层,在市场利润的驱动下不断投资于土地,改良耕种技术,导致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以机器代替人力。